如題~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作者張繼感受的詩。
月落烏啼霜滿天,
江楓漁火①對愁眠。
姑蘇②城外寒山寺③,
夜半鐘聲到客船。

【注釋】
①漁火:漁船上的燈火。
②姑蘇:今江蘇省蘇州市。
③寒山寺:蘇州楓橋附近的寺院。

【翻譯】
月亮已經西落了,烏鴉不停地啼叫,天空佈滿了寒霜,
江邊的楓樹,漁舟上的燈火,正對著因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我。
姑蘇城外的寒山寺,在夜半裏發出的鐘聲,
一聲聲地傳到我的客居的船上來。
月亮已經西落了,烏鴉不停地啼叫,天空佈滿了寒霜,
江邊的楓樹,漁舟上的燈火,正對著因愁思而不能入眠的我。
姑蘇城外的寒山寺,在夜半裏發出的鐘聲,
一聲聲地傳到我的客居的船上來。

【此詩創作背景】
一千二百多年前,張繼參加考試落榜了。在那個秋夜的空船上,他愁思滿懷,那場不朽的失眠,使他創作了一首好詩,  更使他揚名中外。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?

【簡析】
首句寫所見「月落」、所聞「烏啼」、所感「霜滿天」;第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;三、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。
平凡的橋,平凡的樹,平凡的水,平凡的寺,平凡的鐘,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,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,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、名勝。
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「三更不是打鐘時」之後,議論頗多,但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,直到宋化仍然。宋人孫覿的《過楓橋寺》詩:「白首重來一夢中,青山不改舊時容。烏啼月落橋邊寺,倚枕猶聞半夜鐘。」即可為證。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,故有「夜半鐘聲」一句。

【觀念澄清】
今人以為「烏啼」乃寒山寺以西有「烏啼山」,非指「烏鴉啼叫」、「愁眠」乃寒山寺以南的「愁眠山」,非指「憂愁難眠」-卻不知「烏啼山」與「愁眠山」,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。而孫覿的「烏啼月落橋邊寺」句中的「烏啼」,即是明顯指「烏啼山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